不少長春市民昨晚很鬱悶:說好的紅月亮呢?紅月亮來源:新文化報 - 新文化網
  月全食前兩小時,從長春人民大街高層向東望……攝影記者吐槽天氣:別說月亮了,你往西看,太陽都快看不到了 本報記者 吳廷 攝
  在合肥等地人們拍到的紅月亮是這樣的
  不少長春市民守得雲開見月食但這時月食已近尾聲 本報記者 孫立國 攝
  如果昨晚沒看到紅月亮不妨也拿燒餅DIY一個……
    別灰心,明年還會有月全食(當然,還得寄希望於那時候沒雲又沒霾)
  A02版~A03版
    8日,“十一”長假過後上班第一天。一早出門,就感覺有些霧矇矇的,藍天滲著灰色,吸口氣,還有些“嗆”。難道霾來了?確實如此。據長春市環境空氣質量發佈系統顯示:8日1時至7時,長春的空氣質量一直呈現“紫色”,也就是重度污染;此後,中度污染、輕度污染,直到12時,才轉為良。在經歷過4個小時的“良”天氣後,16時,又轉為“輕度污染”。於是,昨晚等著看“紅月亮”的長春市民“悲催”了。有人調侃:就這天氣,別說紅月亮,太陽都快看不到了。
    ■數據
    PM2.5是罪魁禍首
    根據長春市環境空氣質量發佈系統數據顯示,8日1時即“重度污染”,2時和5時的AQI值為最高,達到250。直到8時,AQI值才降到200以下。昨日12時、13時、14時和15時,空氣質量一度轉為“良”,但在昨日20時,空氣質量重新變為“重度污染”。
    什麼是AQI?
    AQI,即空氣質量指數。AQI的數值越大、級別和類別越高、表徵顏色越深,說明環境空氣污染狀況越嚴重,對人體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。
    AQI計算分為兩步:1.對照各項污染物的分級濃度限值,以細顆粒物(PM2.5)、可吸入顆粒物(PM10)、二氧化硫(SO2)、二氧化氮(NO2)、臭氧(O3)、一氧化碳(CO)等各項污染物的實測濃度值(其中PM2.5、PM10為24小時平均濃度)分別計算得出空氣質量分指數(IAQI)。
    2.從各項污染物的IAQI中選擇最大值確定為AQI,當AQI大於50時將IAQI最大的污染物確定為首要污染物。
    昨日監測顯示,IAQI值最大的為PM2.5,也就是說,PM2. 5是造成重度污染的罪魁禍首。
    7日晚長春、吉林AQI指數即“破百”
    “從7日晚上,長春的空氣質量開始‘破百’了。”8日,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張學磊說。數據顯示,7日19時,長春的AQI值為131;而18時,這個值還是86。到7日22時,AQI值則達到231,進入“重度污染”狀態。
    根據PM2.5監測網提供的數據,吉林市空氣質量“破百”比長春早了一個小時,出現在7日18時,AQI值為114;到7日20時,AQI值則達到207。
    今年“重度污染”比去年提前兩天
    記者也查詢了本報去年的相關報道。去年同時期的“重度污染”出現在10月9日的凌晨5點,AQI值為203。當天整個白天長春的空氣質量幾乎都處於重度污染狀態。從這個情況來看,“十一”長假,已成為“霾”來襲的一個關鍵時間點。今年的“重度污染”要比去年提前了兩天,但程度則沒有去年嚴重。
    ■分析
    昨日的“霾”為啥出現?
    說法1:與燒秸稈有關
    “灰霾來了!”8日,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張學磊說得很直接。“‘十一’長假結束了,”他想表述的重點則在後一句,“它,也是農民集中秋收的時間。收穫之後,秸稈怎麼處理?燒!”“要知道,今天(8日)出現的污染,長春和吉林在曲線軌跡上基本是相同的。”張學磊說,在平時這兩個城市每日污染譜峰根本是不一樣的。
    如何證明是“灰霾”?
    張學磊以衛星監控的秸稈焚燒火點為據。他傳給記者一張衛星圖片,圖片上顯示,在長春和吉林兩地之間,有一些紅點,“這都代表著焚燒的秸稈。”從圖片上來看,“紅點”主要處於兩個城市的上風向,在吉林的西部。他認為,8日出現的“霾”為“灰霾”。
    張學磊分析,從7日早上到15時,一直在颳風,所以能吹散7日出現的顆粒物;而7日下午開始沒有風,再加上晚上大氣邊界層壓低,顆粒物不利於擴散,催發了8日1時到7時的重度污染天氣。而當太陽出來後,邊界層也隨之升高,自然也降低了污染的程度,“實際上,污染物還是那麼多,但它的空間大了,相當於稀釋。”
    霾該如何清除?
    “颳風和下雨,是最有效的手段。”張學磊說,長春有關部門一定要加強對長春周邊焚燒秸稈的治理。
    說法2:冷暖空氣交替
    “主要還是天氣原因。”昨日,我省環保專家白效明談了他的觀點。他說,8日是24節氣中的寒露,冷暖空氣交替比較劇烈,這兩種氣流的交匯,很容易形成我們常見的霧天。一形成霧,與空氣里含有的PM2.5、PM10這些顆粒結合,就形成了霧霾天。白效明認為,焚燒秸稈只是增加了顆粒物的一個原因,形成“霾”,主要還是天氣原因。
    ■深挖
    長春的“霾”有4個集中期
    “通過我們長期對PM2.5的監測,基本掌握了污染規律。”8日,張學磊也對長春PM2.5情況進行了分析總結。
    他說,長春的“霾”基本上有四個階段,污染源各有不同。分別為:春節期間的煙花,春季的風沙,秋季的秸稈焚燒和取暖季。這四個階段,長春出現“霾”天氣會比較集中一些。
    “實際上,這四個階段污染源十分明顯,治理起來也有針對性。”張學磊提醒,不能忽視機動車對長春PM2.5的貢獻。在每天上下班的早晚高峰,也是汽車尾氣污染的高峰。此外,也應加大對“黃標車”的治理力度,尾氣排放一定要達標。
    本報記者 王小野
    ■延伸
    京津冀也遭遇“霾”天氣
    繼中央氣象臺7日下午發佈了今年秋天第一個霾黃色預警後,昨日6時,中央氣象臺繼續發佈霾黃色預警:預計8日8時至9日8時,北京中南部、天津西部、河北中南部、山東北部、河南中北部及陝西關中等地的部分地區有中度霾,北京南部、天津西部、河北西部沿山、河南北部局地有重度霾。而從昨日北京實時監測情況來看,全部監測點監測數據顯示,空氣質量指數均高於250,全城處於嚴重污染之中。
    環保部門表示,此次重污染天氣過程主要由於氣象條件導致。京津冀等地受到弱氣壓控制,風力較弱,加上濕度高,不利於污染物的擴散。值得註意的是,氣象監測衛星發現,河南北部和中東部有較多的火點信息,估計是秸稈焚燒火點,這也可能是加重霧霾天氣的因素之一。
    ■質疑
    焚燒秸稈為何屢禁不止?
    每年9月底到10月底間,恰逢各地秋收,成為秸稈焚燒高發季節。從往年監測情況來看,秸稈焚燒疑似起火點往往和受霧霾天氣影響區域有較大範圍的重合。如果遭遇到濕氣較重、擴散不利的氣象條件,散燒的秸稈就可能成為加重霧霾的“元凶”之一。環保部環境監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針對這種情況,環保部會每周公佈全國秸稈焚燒遙感監測火點情況。
    事實上,我國《大氣污染防治法》早已對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做出了明確的規定。多地發佈的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也提出明確要求,全面禁止秸稈焚燒,嚴控焚燒行為,推廣秸稈綜合利用示範工程。但違法焚燒秸稈總是屢禁不止。河南南陽一位鄉幹部說,雖然地方鼓勵農民把秸稈統一回收利用,但因費工費時,缺資金缺政策,成效並不明顯。
    據央廣 本版製圖 實習美編 孫嘉潞
  (原標題:紅月亮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f71ufudp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